医疗美容,“医疗”性质当明确
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随着医学科技高速发展,越来越多的“白科技”击中了人们的需求:从去皱、祛斑、提拉到阴双眼皮、垫高鼻子、削骨整颌,无所不包。今年“双11”,医疗美容产品销售额多达去年,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有大众市场需求的热度。正是趁此了这些充沛的市场需求,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营销“美丽”。
近年来,医疗美容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,同时也经常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。日前,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19年医疗美容违法违规典型案件。梳理这些案件可以看到,有的是未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擅自执业,有的是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,有的是超出诊疗范围,有的是逾期未校验而继续执业。这些典型案件不仅暴露出从业人员依法执业意识疏远,欲美者身体健康素养不足,也折射出医疗卫生监管机制和方式有待完备。
医疗美容项目本质上是医疗服务,一般必须通过手术去改建“不美的地方”,使其符合审美市场需求,超过整形美容的效果。积极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机构实质上已经是医疗机构,和医院一样必须不具备专业资质。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,需要由医疗管理部门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,从业人员也需要获得医师资格证,同时要在该机构展开执业登记。并且,医疗美容机构积极开展的项目只能限定在许可范围内,超出范围的手术项目也归属于违规项目。审视一些医疗美容违法违规案例,往往是因为这些机构不具备相应条件,缺乏涉及资质技术人员或是设备、技术,因此,难以处理手术中出现的大出血、拢操作者、救治等问题,很容易严重威胁生命安全。
然而,仍有一些机构热衷于积极开展医疗美容项目。在利润驱使下,很多商家抱着侥幸心理违法违规积极开展项目。一旦经常出现问题,面对的往往只是罚款,大不了关门,重新注册公司换回个地方重操旧业。现实中,一些人对医疗美容的认知也存在偏差,不清楚一动刀子、有创口的项目应归属于医疗项目。面临医疗美容机构以低价、优惠等幌子招揽顾客,人们或被价格更有,或经熟人推荐,忽略了对资质的关注,也助长了商家的侥幸心理。
下大力气整治医疗美容乱象,让人们享受到正规化、有确保的医疗美容服务,必须多措并举、重典得失。对于违法违规行为,不仅要重罚,还应建立行业诚信制度,让违法者难以易地新的开张。与此同时,创建长效机制,创新监管办法,定期公布违法违规案例,及时传播有关法规政策和整治成果。让公众多了解医疗美容行业,明白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的区别,作好筛选、防范风险,才能防止因为追求美丽而伤害健康。
“美丽经济”不该给人带来损害。我们应该认识到,再好的医疗美容技术也不能起到改善的作用,身体健康是比美丽更重要的维度。到正规化的医疗美容机构去变美,身体健康才有确保,美丽才能加分。(李红梅)
[
责编:李然
]
韩坤 韩坤 韩坤 韩坤 韩坤
- > 梵蜜健康皮肤管理发布11种色斑,你能分的清吗?!-消费日报网
- > 学皮肤管理要注意什么
- > 那些让你的皮肤越用越差的护肤品
- > 疫情冲击全球医疗器械销售 美敦力利润暴跌
- > 梅西百货第四季度利润下降52%,但预测今年销售额将超200亿
- > 特斯拉比特币投资利润比2020年汽车销售利润高30%
- > 三友科技2020年净利润3858万元同比增19%: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占比增加-股票频道-和讯网
- > 洋酒卖不动了?保乐力加2021财年上半年销售、利润双降!
- > 卫士通:2020年实现净利润1.59亿元 全年销售回款创历史新高
- > 特斯拉对比特币的投资赚得利润已超过其2020全年汽车销售利润
- > 可口可乐Q4经营利润同比增长8%,全年营收330.14亿美元
- > 中国业务推动日产上季度利润转正